【快通新聞 記者蔡文雄/高雄報導】高雄作為台灣重要港口都市,早期千工百業賴此為生。隨著時代更迭,新興產業層見疊出,以往盛行的行業現今的光景如何?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林芷瑩開設「為你寫一首歌仔:戲曲創作與生命故事」課程,與學生透過資料搜集與長者訪談,深入了解高雄歷史及在地職人故事,從「人物生命歷程」譜出「在地發展紋理」,最終撰寫編輯發表成果冊《回望•高雄一業》。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芷瑩指出,學生們聚焦漁業、蒸籠業、銀樓、藝術工作者、百年老店等各種職業,深入介紹行業的興衰變革,與從業者的心路歷程,將鮮為人知的高雄過去,結合人的情感故事,由小人物的人生故事譜出大時代的歷史洪流,敘述出只屬於高雄在地百工、歲月見證者們的職涯故事。《回望•高雄一業》中,修課學生、中文系大四生劉融以〈在浪花的時代,做一個開朗的人〉為題,講述渡海赴台94歲退役海軍尼那松的故事,呈現百歲老人眼中高雄的縮影,尼那松賢伉儷也特別蒞臨新書發表會。劉融表示,在課堂除了學到採訪、撰寫、文編排版的技巧外,更多的是能夠切實地走入社會群體中,累積訪談與撰寫報導文學的經驗。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能夠結識到一位忘年之交,體會到生命中的價值及意義,並對高雄這座城市有更透徹的認知,撰寫屬於過去高雄的故事,盡現人與土地之溫情。

就讀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四年級的陳建良與張家綸訪問的對象是位於哈瑪星、傳承已有40年的「阿足姨」小吃店老闆,文章以〈飄香〉講述李老闆從小琉球與本島兩地往返,到創立店面的故事,傳達了在地飲食從業者的心路歷程與生活型態。兩名學生表示,在即將畢業前,能夠進一步認識常常光顧的小吃店老闆,是件意外的收穫,這段訪談也會和阿足姨的魯肉飯一樣,成為大學回憶中美好的一頁。除此之外,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大四生方如瑩則以「市場故事」為靈感,深入訪問販魚行業的高孫麗玉女士,從入行的經歷到職業背後的辛苦,撰寫〈販魚苦甘談〉,展現了充滿人情味的市場一角。文中提到「想認識一個地區,就要從市場開始。」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市場中,每個攤販都是一本書,等待著被打開,這些故事或許不會成為大眾焦點,但它卻豐富了城市生活,每個人的努力、堅持、生活點滴讓市場成為一個情感匯聚地,人們在這裡找到了不僅僅是生計,更是溫暖與共鳴。

授課教師林芷瑩比較不同書寫手法及視角下的受訪者所呈現出來的精神樣貌,也邀請各領域專家講師帶領學生進一步了解高雄社區及百工書寫。包括人口學專家、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靜利,示範如何將長者的職涯定位在台灣各時期的大事紀中,也傳授與長者的溝通心法。而文史領域則邀請到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協同主持人李怡志分享不同的受訪者案例,從其中勾畫了土地變遷的脈絡,讓學生從職人生命體會不同於今時的高雄風貌。擁有豐富報導經驗的作家李筱涵用實戰經驗教導學生如何準備訪綱,並就初稿給予一對一的評價和建議。而最終成果冊《回望•高雄一業》則在視覺設計師曾雅筑的指導下,帶領學生掌握書籍封面設計乃至文字排版要義。

中山大學表示,學年課程「為你寫一首歌仔:戲曲創作與生命故事」透過學生對於高雄百工的書寫,呈現出了高雄在地長者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及別樣的歷史風貌,也啟發了學生對不同職業的探索。新學期課程中,學生將以戲曲為譜,續寫百工故事,為在地長者創作生命之歌,在動人的旋律間,以戲曲延續另類風華往事。

圖說:中山大學中文系致贈94歲退役海軍尼那松(左二)感謝狀